青年朋友們,
當你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的時候,
你看到了什么呢?
藍天?白云?飛鳥?
還是,緩緩飄落的葉子,
或者是晃晃悠悠走進,
歷史長河的那古老而嶄新的故事?
“駝鈴古道絲綢路,胡馬猶聞唐漢風。”
今天,小編就帶著各位小伙伴以一名旅行家,
合格吃貨and文藝青年的身份,
去看一看我們的“一帶一路”!
“一帶一路”,有你有我
我們經常談及的“一帶一路”到底是指什么呢?
先來給小伙伴們普及一下!
“一帶一路”是“絲綢之路經濟帶”
和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”的簡稱。
它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傳承延續,
更是弘揚現代文化和協同經濟發展的坦坦大道。
習大大說:
“「一帶一路」追求的是百花齊放的大利,
不是一枝獨秀的小利。”
這是一個通天下、利天下的“筑夢空間”。
在這個夢里,裝著世界的美好愿景,
也裝著每一位青年朋友的小小夢想,
都需要一步步地,
去積累,去沉淀,去實現……
順著古絲綢之路,
欣賞沿途不一樣的風景。
置身于大西北的自然風光中,
人也會變的厚重起來,
因為,歷史從那里走過。
【西安大雁塔】
大雁塔見證了古絲綢之路的繁盛,
也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一件重要的歷史遺跡。
登臨大雁塔,
看西安古城日新月異,
八百里秦川大地錦繡如畫。
【西安大雁塔】
大雁塔見證了古絲綢之路的繁盛,
也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一件重要的歷史遺跡。
登臨大雁塔,
看西安古城日新月異,
八百里秦川大地錦繡如畫。
【甘肅鎖陽城遺址】
鎖陽城是絲綢之路咽喉上的一大古城,
在河西古代政治、經濟、文化及軍事諸方面,
曾起過非常重要的作用,
其形制保存了典型的唐代古城風格。
【新疆喀什噶爾古城】
喀什是古絲綢之路南北兩道的交匯點,
擁有“五口通八國,一路連歐亞”的獨特地緣優勢,
是絲綢之路從中亞、南亞進入中國的第一大城市,
也是通往西亞和歐洲的陸路通。
喀什噶爾老城內,
布局靈活多變,街巷東轉西折,
迷宮式的城市道路,
融合了漢唐、古羅馬和維吾爾族的豐富記憶。
沿途的風景雖壯闊美麗,
但當年的絲綢之路行進起來卻充滿了艱辛。
旅行,其實是身體和心靈一同在路上的過程。
重走古絲綢之路,
默默感受歷史沉淀的韻味兒。
絲綢之路上風景還有很多很多,
和小伙伴們,手拉手,一起出發吧!
沿途生活的居民來說,
貿易正以另一種方式,
改變著他們的日常生活,
這種方式,就是美食。
在來往商隊的駝鈴聲聲中,
有一些飲食傳統就這樣被保留下來。
【西安肉夾饃和羊肉泡饃】
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,
西安自古就是外國人匯集的國際化大都市。
在西安最大的享受,
就是沿著知名的小吃街,
從頭到尾一家家逛過去。
【蘭州拉面和油鍋盔】
漢族農民耕種小麥,制成勁道的面條,
藏族牧民飼養牦牛,切成軟糯的肉片,
蒙古族駝工自阿拉善運來了蒙鹽提鮮,
西域胡人帶來了胡椒、茴香入味。
一碗牛肉面,也講究融合。
油鍋盔是蘭州人最喜愛的面食之一,
厚如盾牌,皮脆內柔,香味淳厚,
非常適宜長途跋涉時攜帶。
【新疆馕和烤包子】
馕是新疆維吾爾人、哈薩克人的主食,
有說法稱,馕的起源地是在波斯。
所以從波斯到新疆,
說不準馕就是隨著波斯商人,
帶在身上作為干糧而傳入的。
從中亞地區經絲綢之路傳到中國的小麥,
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形成北方人愛吃面食的原因。
千百年后,在普通人家的餐桌上出現的美味,
或許就是絲綢之路的另一個印跡。
“一帶一路”不僅能帶動經濟的發展,
也能促進文化的交流和國家間友好的牽手。
就像是習大大說的:
我們歡迎周邊國家“搭便車”。
我們青年朋友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,
弘揚文化,發展經濟,
實現自身的價值,壯大我們的祖國!